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重要活动之一,以宣传北京拍卖、普及艺术品及拍卖知识、举办惠民文化消费拍卖为主。
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三场暨《盛古吉金》——铜器专场① 于9月20-22日预展,9月20-23日开拍,敬候广大收藏爱好者参与!
上海展览日期
9.20-9.22 10:00-20:00
预展及拍卖日期
9.20-9.23
22日10:00开始限时拍出价
23日22:00统一截拍
Lot 007 元 铜胡人进宝投壶
高:17.5cm 重:1485g 估价:30,000-50,000
胡人立姿,头顶卷发,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胡服,双手持盛满瑞果的托盘,背负圆筒,以为投壶之用。戴头箍、手镯、臂钏和脚环,双足光赤,形象生动,表情夸张,整体造型颇具力量感及异域风情。
胡人献宝又称八蛮献宝,是隋唐以来就长期流行的工艺装饰主题。唐代的玉带上就有胡人手捧宝物进献的形象。当时中外贸易繁荣,胡人在汉地经商,且多从事与珠宝、香料等珍异之物相关的交易有关,往往都是胡人手持珊瑚、宝瓶、珠宝等,以站立或跪进的姿势作敬献状。
胡人献宝题材与中国的职贡传统大有渊源,象征着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尤其受到官方青睐,《大明会典》记载的洪武宫廷宴会典礼上,就有表演《八蛮献宝》乐舞的记载。
Lot 008 明 铜雪山大士像
高:12.5cm 总高:19cm 重:650g 估价:80,000-100,000
雪山大士微微颔首,螺发排列整齐,额间白毫凸显,颧骨耸起,颧骨高凸,面目褶皱写实,蚕眉饱满,双目微启,嘴角下沉,神态悲悯。耸肩屈肘,双手扶左膝,似在坐禅思考;上身赤裸,左肩搭僧巾,下滑围背,流畅自然,前胸后背肋骨根根,锁骨、胸肋、背脊凸出,虽瘦骨如柴,但精神矍铄;提脚屈膝,坐于蒲团之上。
雪山大士,又称瘦骨罗汉、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这一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土,历经隋唐,也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俗之身如能经得起苦行的考验,便可修成正果,更常被用来赞誉人们安贫乐道的志趣。
此像最为精妙之处为,用夸张接近浪漫的手法表现,刻画手法实为精益求精,大胆而不越规度,双颊枯癯凹陷,脊椎嶙嶙可数,肋骨、关节与额骨突显,富于装饰与夸张意味,既使人物神态显得生动,又体现出罗汉修行清心寡欲的性情,可谓精彩有致,特别是若有所思的淡定笑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Lot 012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錾花缠枝莲纹天鸡耳台几式炉
高:10.3cm 口径:10x6.6cm 重:582g估价:30,000-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传世明清宣铜炉中,历来方者数量较少,样式也主要见于马槽、台几等。其中,台几炉样式载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本)卷十五,是为仿照唐天宝局铸台几宫炉、宋定窑台几炉而铸。
清宫旧藏还可见雍正朝按图谱样式仿造的台几炉一座(参见《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页307,图157),不但署雍正本朝款,还有「世宗御赐」题签,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此炉为清代早期以图谱为基础的革新之作。平口外折,束直颈,溜肩,曲度自然,长方腹,底作浅斗式,底心平。四方柱形腿足与器身一体铸就,其势内敛,至底作内翻马蹄足。器身两侧凸塑天鸡兽耳,高浮于面神采奕奕。颈部饰花卉锦纹,一面开光内减地铸修“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腹足通体錾刻精细的缠枝莲纹,枝蔓柔韧,朵花劲放,见富丽之姿。
整器包浆莹润,色泽栗中微红,造型比例合度,直线细挺,干脆明朗,曲线婉转,舒适圆润,各元素搭配完美,刚中见柔,不失为一件炉中精品。
附木质镂空如意云纹炉盖
Lot 014 清乾隆 “宣德”款铜缠枝莲纹盖炉
高:16.5cm 口径:8.8cm 重:1766g估价:30,000-50,000 款识:“宣德”篆书款
此炉圆口微敛,气韵内涵,长弧壁斜收,平底。盖、身企口相合,莲蓬式捉手,雕琢精细写实,下衬莲瓣纹及卷草纹各一周。器身上下饰回纹,足胫处饰仰莲纹,腹部、盖面均以细腻的鱼子锦纹为地,通铸缠枝西番莲纹,纹饰舒朗,朵花竟艳,俯仰生姿,花筋叶脉转折流畅活泼。底心开框见方,“宣德”二字阳文楷书款,刻工颇为严整。
乾隆铜器以精美华丽为特色,并寓西方巴洛克风格意趣于其中,本品器壁满工,纹饰布局井然有序,装饰性极强,具有十分明显的乾隆官造风格。
Lot 016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祥灵瑞兽纹六方法盏炉
高:13.5cm 宽:25cm 口径:19.3cm 重:2751g估价:50,000-7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法盏炉的器型仿自元朝枢府窑瓷器款式,与法筒炉同为道家专用炉款式。在宣德炉谱中,法盏炉根据其炉耳的不同,分有“雁翎法盏炉”、“悬珠法盏炉”和“连珠法盏炉”三种,宣德皇帝以此御赐天下道观。
传世法盏炉中,以圆筒素身、双耳、三足为常见的制式,本品形似六方茶盏,舒展优美,方中寓圆,不为多见。
精铜所铸,形制颇大,侈口外撇,腹部六棱转折明朗,线条毫无滞塞之感,由上而下渐渐敛收,六方炉身外壁开光各一,内铸修龙、凤、麒麟、仙鹤、灵猴、梅花鹿等祥瑞灵兽,画面布局饱满。两侧双耳如戟,挺括粗浑,上下两端带有如意云头双珠。近底部呈凸唇状,下承接三简化的兽腿足,圆润鼓凸,錾刻如意祥云纹。
底心长方开光,内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地子不甚平整,布局舒朗,结字完美,字风沉稳,笔画刚劲有力,修磨浑圆,为典型的清早期炉款。
通体包浆老道,蜡茶皮色,其色沉静,微泛红晕,视之丰腴,为好古者最喜之色。纵览整器,其形体壮硕,线条舒展流畅,法度严谨,尤纹饰立意吉祥,尽表美好愿望,或为清代早期皇家道观祭祀活动之重器,可谓铜炉收藏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Lot 018 明 铜阿弥陀佛坐像
高:29.5cm 重:3850g 估价:60,000-80,000
这尊阿弥陀佛坐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带有显著的永宣风格,双手置于腿上结禅定印,呈全跏趺坐。头饰螺发,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宽圆端庄,眼睑低垂,目光下敛,仿佛在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上身着坦右袈裟,僧祗一角搭于右肩,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腹上露出长裙缘边。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衣缘錾刻精美的花卉纹,卓而有韵。整尊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时代风格十分鲜明。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跏趺坐的双膝上平行迭放,称为禅定印。其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佛经中对西方凈土的渲染。据《阿弥陀经》载,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往生到那里,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
Lot 019 明 铜碧霞元君坐像
高:36cm 总高:40cm 净重:4507g 估价:30,000-50,000
碧霞元君头戴凤冠,顶束高发髻,凤鸟分别装饰于前额之上、两耳上侧,神采奕奕,双手于胸前托灵芝云形瑞物。额头高广,杏目含苞,鼻梁挺拔,五官线条明晰,立体感颇佳,下颌饱满,满面福相。肩披霞帔,项上饰宋代官服项饰,腰间束带,垂至足间,袍袖宽大层迭,分为内外几层,质感垂顺,衣纹密集精细,颇见功力。
碧霞元君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造像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附木质器座
Lot 026 明 铜局部鎏金兽面螭龙纹狮耳投壶
高:52.5cm 宽:25cm 重:7450g 估价:60,000-80,000
此件投壶以范铸法成型,再行雕刻细化纹饰,规格硕大,气势磅礴,粗犷中不失精美,酣畅生动。通体包浆厚润,密融如膏,润泽古意,局部大片鎏金,错落有致,增添富力之姿。
双耳製,细长颈,丰肩,扁鼓腹,腹身四出戟,外撇高圈足。由上至下,纹饰分层,口部、双贯耳、腹部均以云雷纹为地饰兽面纹,长直颈前后铸饰一对螭龙,一俯身一仰首,龙姿矫健粗韧,双耳精巧,须髯毕现,脊骨出筋状突起,长尾细长,弯卷分叉,双爪紧紧抓附器壁。肩两侧对铸瑞狮趴伏其上,身姿健硕,大口怒张,獠牙外露,望向顶部之双贯耳,箭矢投入双贯耳,恰好可落入瑞兽之口中,巧妙而颇具匠心。
目前所见投壶资料可见陶瓷、铜质投壶,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也常见投壶活动,还有将投壶放置于室内作为陈设器。投壶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御诗中“宾主雍容欢既洽,降升揖让节堪论”一句,正是借投壶来提倡尊卑揖让的礼仪。
Lot 027 明 铜夔龙纹龙耳瓿式尊
高:18cm 总高:21cm 宽:26cm 重:2895g 估价:40,000-60,000
拍品精铜而制,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圆口外侈,颈部斜收,凸铸双弦纹,溜肩花苞形鼓钉六颗,颗颗浑圆,高浮于面,鼓腹饱满,腹中双宽带状凹弦纹捆扎,线条流畅而紧凑,腹上以云雷纹作底,兽面纹为中心,双夔龙相对飞舞,纹饰修磨极为精细,颇有宋代仿古铜器之韵味。腹下衬蕉叶形蝉纹。肩腹两侧及腹下均饰兽吞把式龙耳,下悬小鋬,环扣有力。高圈足外撇,圈足内铸编织纹,内底心铸款金文。
此罐初看朴拙,实材质、纹样、工艺无一不精,器形端正大气,取精铜为材质,入手颇为沉重,所铸纹饰均取自商周青铜器,形制古朴,仿古红斑绿锈厚重,古朴典雅中隐透富丽奢华。
瓿,为容酒器。青铜瓿出现在商代前期,流行于商代晚期前段,流行时间很短,存世量少。明清之际鉴古、仿古之风盛行,举凡三代青铜器、战国错金银器、秦汉玉器、宋代名窑瓷,均成为当时再现古代风采的装饰主题。
附木质器座
Lot 029 明 铜刻铭文局部鎏金麒麟摆件
高:40cm 宽:26cm 重:8700g估价:30,000-50,000
此件作品以精铜熔铸雕造而成,作麒麟昂首缓行,驻足之状,头呈龙形,双目深凹,头上生角,耳尖上翘,张口衔瑞芝,头颈处鬃毛飞舞上冲。身躯精炼,筋骨强健,鳞甲分明,嶙峋有致,不怒自威。火焰形尾前卷后飘,四蹄踞地有力,四肢关节处有火云纹上飘,似生风踏云朵而至。下承束腰长方壸门式台座,座缘铸雕仿古旋涡纹、兽面纹及夔龙纹。底足牙子出,阴刻铭文“洛北兴圣禅寺常住”。
麒麟与龙凤一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是多种动物的复合化形,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外形上看,龙头,麋身,牛尾,马蹄,有双角亦有独角之形。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征详记》云“麒,仁兽也,状如麋,牛尾,马蹄,设物备而不为害,故为仁也。故麒麟即是祥瑞象征。又有一说为“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王者至仁则书”。相传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征在贤明。”而孔子出生后,人们便称他为“麒麟儿”。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名山藏》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星,圣母以绣,系麟之角。”以后便有麒麟送子之说,并且有更多得麒麟送子的吉祥图案流传。又因麒麟有威严之态,神威之功,故受到历代皇帝的喜爱,宫廷之间殿堂之上常常有麒麟造像摆设。
Lot 030 明 铜太狮少狮钮朝冠耳四方鼎式炉
高:60cm 口径:23x17.8cm 重:17000g
估价:30,000-50,000
此炉精铜所铸,形体壮硕,显峻拔沉稳之姿。方盖,盖侧回纹地上饰兽面纹,盖面大小两瑞狮蹲于其上,大狮侧首仰视,眉蜷成涡,双目凸出瞪视,双耳自然垂搭,阔吻大张,獠牙外露,鬃毛浓密,花尾翻卷似浪涛,增其动姿,前足一腿及地,一爪扶按玲珑绣球,旁侧幼狮相伴,憨态可掬,动态与大狮相呼应,寓有太师少师之意。
方折沿,直束颈较高,倭角开光内满施回字锦纹,丰肩弧腹,底承外撇高足,据地沉稳有力,足腹连为一线,线条柔和优美。整件作品通体色泽沉郁朴拙,包浆厚重,造型在上追高古青铜鼎彝器雄厚气息的同时,又融入明代朴拙的风貌,极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