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不同行业企业 激发拍卖交易红利 ——江苏拍协陈雷会长率会员企业一行到访北拍协 关于规范拍卖交易秩序的警示函 以党建引领业务 开启协会间业务融合新篇章——联合党委组织赴北京市进出口企业协会交流调研 转型突破 释放拍卖交易红利--北拍协走访会员单位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第五届第二次会员大会的通知 共建产业生态 探索拍卖交易新模式——雅昌艺术网到访北拍协 凝共识 补优势 共创拍卖交易新局面——新疆拍协到访北京拍协 2025公益展拍藏品征集公告 关于召开《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则》宣贯工作会的通知 共商区域发展协同 赋能拍卖未来创新——津京拍卖座谈交流会顺利召开 “探索新势能 共建新生态”,2025艺势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关于开展2025年度行业信用承诺活动的通知 守正创新 激发拍卖交易阳光红利 ——北拍协走访北京阳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第一季度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 创新拍卖交易模式 深耕闲废处置市场 ——北京中槌拍卖有限公司到访北京拍卖行业协会 关于发布2025年北京市信用承诺企业拍卖企业(首批)名单的公告 诚信为本 激发拍卖交易方式创新红利——诚信经营倡议书 关于“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 赋能高质量发展 激发拍卖交易红利 ——协会走访理事单位北京中商华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关于缴纳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聚力协同做品牌 党建引领谋发展”--北拍协党支部参加联合党委与保罗盛世集团共建活动 关于评选表彰2024年度拍卖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拍卖师的通知 易元数字(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到访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共探数字技术与拍卖行业发展新路径 绘合作蓝图 谱拍卖新篇——北京拍协与重庆拍协开展交流活动 2025艺势发展论坛第八届艺术市场价值榜,报名通道开启 北京北汽鹏龙机动车拍卖有限公司到访北拍协 《关于加强春节期间火灾等灾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市商务局、北拍协联合开展拍卖企业节前安全检查 党建引领 业务融合——基金会与拍卖协会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协会动态
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三场暨《盛古吉金》——铜器专场①

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三场暨《盛古吉金》——铜器专场①

      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重要活动之一,以宣传北京拍卖、普及艺术品及拍卖知识、举办惠民文化消费拍卖为主。

      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21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三场暨《盛古吉金》——铜器专场① 于9月20-22日预展,9月20-23日开拍,敬候广大收藏爱好者参与!

上海展览日期

9.20-9.22 10:00-20:00
预展及拍卖日期
9.20-9.23

22日10:00开始限时拍出价
23日22:00统一截拍

Lot 007  元  铜胡人进宝投壶

高:17.5cm  重:1485g  估价:30,000-50,000
      胡人立姿,头顶卷发,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胡服,双手持盛满瑞果的托盘,背负圆筒,以为投壶之用。戴头箍、手镯、臂钏和脚环,双足光赤,形象生动,表情夸张,整体造型颇具力量感及异域风情。
      胡人献宝又称八蛮献宝,是隋唐以来就长期流行的工艺装饰主题。唐代的玉带上就有胡人手捧宝物进献的形象。当时中外贸易繁荣,胡人在汉地经商,且多从事与珠宝、香料等珍异之物相关的交易有关,往往都是胡人手持珊瑚、宝瓶、珠宝等,以站立或跪进的姿势作敬献状。
      胡人献宝题材与中国的职贡传统大有渊源,象征着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尤其受到官方青睐,《大明会典》记载的洪武宫廷宴会典礼上,就有表演《八蛮献宝》乐舞的记载。

Lot 008  明  铜雪山大士像
高:12.5cm  总高:19cm  重:650g  估价:80,000-100,000
      雪山大士微微颔首,螺发排列整齐,额间白毫凸显,颧骨耸起,颧骨高凸,面目褶皱写实,蚕眉饱满,双目微启,嘴角下沉,神态悲悯。耸肩屈肘,双手扶左膝,似在坐禅思考;上身赤裸,左肩搭僧巾,下滑围背,流畅自然,前胸后背肋骨根根,锁骨、胸肋、背脊凸出,虽瘦骨如柴,但精神矍铄;提脚屈膝,坐于蒲团之上。
      雪山大士,又称瘦骨罗汉、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这一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土,历经隋唐,也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俗之身如能经得起苦行的考验,便可修成正果,更常被用来赞誉人们安贫乐道的志趣。
      此像最为精妙之处为,用夸张接近浪漫的手法表现,刻画手法实为精益求精,大胆而不越规度,双颊枯癯凹陷,脊椎嶙嶙可数,肋骨、关节与额骨突显,富于装饰与夸张意味,既使人物神态显得生动,又体现出罗汉修行清心寡欲的性情,可谓精彩有致,特别是若有所思的淡定笑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Lot 012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錾花缠枝莲纹天鸡耳台几式炉
高:10.3cm  口径:10x6.6cm  重:582g估价:30,000-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传世明清宣铜炉中,历来方者数量较少,样式也主要见于马槽、台几等。其中,台几炉样式载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本)卷十五,是为仿照唐天宝局铸台几宫炉、宋定窑台几炉而铸。
      清宫旧藏还可见雍正朝按图谱样式仿造的台几炉一座(参见《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页307,图157),不但署雍正本朝款,还有「世宗御赐」题签,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此炉为清代早期以图谱为基础的革新之作。平口外折,束直颈,溜肩,曲度自然,长方腹,底作浅斗式,底心平。四方柱形腿足与器身一体铸就,其势内敛,至底作内翻马蹄足。器身两侧凸塑天鸡兽耳,高浮于面神采奕奕。颈部饰花卉锦纹,一面开光内减地铸修“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腹足通体錾刻精细的缠枝莲纹,枝蔓柔韧,朵花劲放,见富丽之姿。
      整器包浆莹润,色泽栗中微红,造型比例合度,直线细挺,干脆明朗,曲线婉转,舒适圆润,各元素搭配完美,刚中见柔,不失为一件炉中精品。
附木质镂空如意云纹炉盖


Lot 014 清乾隆  “宣德”款铜缠枝莲纹盖炉

高:16.5cm  口径:8.8cm  重:1766g估价:30,000-50,000 款识:“宣德”篆书款
      此炉圆口微敛,气韵内涵,长弧壁斜收,平底。盖、身企口相合,莲蓬式捉手,雕琢精细写实,下衬莲瓣纹及卷草纹各一周。器身上下饰回纹,足胫处饰仰莲纹,腹部、盖面均以细腻的鱼子锦纹为地,通铸缠枝西番莲纹,纹饰舒朗,朵花竟艳,俯仰生姿,花筋叶脉转折流畅活泼。底心开框见方,“宣德”二字阳文楷书款,刻工颇为严整。
      乾隆铜器以精美华丽为特色,并寓西方巴洛克风格意趣于其中,本品器壁满工,纹饰布局井然有序,装饰性极强,具有十分明显的乾隆官造风格。

Lot 016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祥灵瑞兽纹六方法盏炉

高:13.5cm  宽:25cm  口径:19.3cm  重:2751g估价:50,000-7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法盏炉的器型仿自元朝枢府窑瓷器款式,与法筒炉同为道家专用炉款式。在宣德炉谱中,法盏炉根据其炉耳的不同,分有“雁翎法盏炉”、“悬珠法盏炉”和“连珠法盏炉”三种,宣德皇帝以此御赐天下道观。
      传世法盏炉中,以圆筒素身、双耳、三足为常见的制式,本品形似六方茶盏,舒展优美,方中寓圆,不为多见。
      精铜所铸,形制颇大,侈口外撇,腹部六棱转折明朗,线条毫无滞塞之感,由上而下渐渐敛收,六方炉身外壁开光各一,内铸修龙、凤、麒麟、仙鹤、灵猴、梅花鹿等祥瑞灵兽,画面布局饱满。两侧双耳如戟,挺括粗浑,上下两端带有如意云头双珠。近底部呈凸唇状,下承接三简化的兽腿足,圆润鼓凸,錾刻如意祥云纹。
      底心长方开光,内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地子不甚平整,布局舒朗,结字完美,字风沉稳,笔画刚劲有力,修磨浑圆,为典型的清早期炉款。
      通体包浆老道,蜡茶皮色,其色沉静,微泛红晕,视之丰腴,为好古者最喜之色。纵览整器,其形体壮硕,线条舒展流畅,法度严谨,尤纹饰立意吉祥,尽表美好愿望,或为清代早期皇家道观祭祀活动之重器,可谓铜炉收藏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Lot 018  明  铜阿弥陀佛坐像

高:29.5cm  重:3850g 估价:60,000-80,000
      这尊阿弥陀佛坐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带有显著的永宣风格,双手置于腿上结禅定印,呈全跏趺坐。头饰螺发,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宽圆端庄,眼睑低垂,目光下敛,仿佛在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上身着坦右袈裟,僧祗一角搭于右肩,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腹上露出长裙缘边。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衣缘錾刻精美的花卉纹,卓而有韵。整尊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时代风格十分鲜明。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跏趺坐的双膝上平行迭放,称为禅定印。其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佛经中对西方凈土的渲染。据《阿弥陀经》载,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往生到那里,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

Lot 019  明  铜碧霞元君坐像

高:36cm  总高:40cm  净重:4507g 估价:30,000-50,000
      碧霞元君头戴凤冠,顶束高发髻,凤鸟分别装饰于前额之上、两耳上侧,神采奕奕,双手于胸前托灵芝云形瑞物。额头高广,杏目含苞,鼻梁挺拔,五官线条明晰,立体感颇佳,下颌饱满,满面福相。肩披霞帔,项上饰宋代官服项饰,腰间束带,垂至足间,袍袖宽大层迭,分为内外几层,质感垂顺,衣纹密集精细,颇见功力。
      碧霞元君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造像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附木质器座

Lot 026  明  铜局部鎏金兽面螭龙纹狮耳投壶

高:52.5cm  宽:25cm  重:7450g 估价:60,000-80,000
      此件投壶以范铸法成型,再行雕刻细化纹饰,规格硕大,气势磅礴,粗犷中不失精美,酣畅生动。通体包浆厚润,密融如膏,润泽古意,局部大片鎏金,错落有致,增添富力之姿。

      双耳製,细长颈,丰肩,扁鼓腹,腹身四出戟,外撇高圈足。由上至下,纹饰分层,口部、双贯耳、腹部均以云雷纹为地饰兽面纹,长直颈前后铸饰一对螭龙,一俯身一仰首,龙姿矫健粗韧,双耳精巧,须髯毕现,脊骨出筋状突起,长尾细长,弯卷分叉,双爪紧紧抓附器壁。肩两侧对铸瑞狮趴伏其上,身姿健硕,大口怒张,獠牙外露,望向顶部之双贯耳,箭矢投入双贯耳,恰好可落入瑞兽之口中,巧妙而颇具匠心。
      目前所见投壶资料可见陶瓷、铜质投壶,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也常见投壶活动,还有将投壶放置于室内作为陈设器。投壶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御诗中“宾主雍容欢既洽,降升揖让节堪论”一句,正是借投壶来提倡尊卑揖让的礼仪。

Lot 027  明  铜夔龙纹龙耳瓿式尊

高:18cm  总高:21cm  宽:26cm  重:2895g  估价:40,000-60,000
      拍品精铜而制,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圆口外侈,颈部斜收,凸铸双弦纹,溜肩花苞形鼓钉六颗,颗颗浑圆,高浮于面,鼓腹饱满,腹中双宽带状凹弦纹捆扎,线条流畅而紧凑,腹上以云雷纹作底,兽面纹为中心,双夔龙相对飞舞,纹饰修磨极为精细,颇有宋代仿古铜器之韵味。腹下衬蕉叶形蝉纹。肩腹两侧及腹下均饰兽吞把式龙耳,下悬小鋬,环扣有力。高圈足外撇,圈足内铸编织纹,内底心铸款金文。
      此罐初看朴拙,实材质、纹样、工艺无一不精,器形端正大气,取精铜为材质,入手颇为沉重,所铸纹饰均取自商周青铜器,形制古朴,仿古红斑绿锈厚重,古朴典雅中隐透富丽奢华。
      瓿,为容酒器。青铜瓿出现在商代前期,流行于商代晚期前段,流行时间很短,存世量少。明清之际鉴古、仿古之风盛行,举凡三代青铜器、战国错金银器、秦汉玉器、宋代名窑瓷,均成为当时再现古代风采的装饰主题。
附木质器座

Lot 029  明  铜刻铭文局部鎏金麒麟摆件

高:40cm  宽:26cm  重:8700g估价:30,000-50,000
      此件作品以精铜熔铸雕造而成,作麒麟昂首缓行,驻足之状,头呈龙形,双目深凹,头上生角,耳尖上翘,张口衔瑞芝,头颈处鬃毛飞舞上冲。身躯精炼,筋骨强健,鳞甲分明,嶙峋有致,不怒自威。火焰形尾前卷后飘,四蹄踞地有力,四肢关节处有火云纹上飘,似生风踏云朵而至。下承束腰长方壸门式台座,座缘铸雕仿古旋涡纹、兽面纹及夔龙纹。底足牙子出,阴刻铭文“洛北兴圣禅寺常住”。
      麒麟与龙凤一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是多种动物的复合化形,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外形上看,龙头,麋身,牛尾,马蹄,有双角亦有独角之形。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征详记》云“麒,仁兽也,状如麋,牛尾,马蹄,设物备而不为害,故为仁也。故麒麟即是祥瑞象征。又有一说为“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王者至仁则书”。相传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征在贤明。”而孔子出生后,人们便称他为“麒麟儿”。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名山藏》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星,圣母以绣,系麟之角。”以后便有麒麟送子之说,并且有更多得麒麟送子的吉祥图案流传。又因麒麟有威严之态,神威之功,故受到历代皇帝的喜爱,宫廷之间殿堂之上常常有麒麟造像摆设。

Lot 030  明  铜太狮少狮钮朝冠耳四方鼎式炉

高:60cm  口径:23x17.8cm  重:17000g
估价:30,000-50,000
      此炉精铜所铸,形体壮硕,显峻拔沉稳之姿。方盖,盖侧回纹地上饰兽面纹,盖面大小两瑞狮蹲于其上,大狮侧首仰视,眉蜷成涡,双目凸出瞪视,双耳自然垂搭,阔吻大张,獠牙外露,鬃毛浓密,花尾翻卷似浪涛,增其动姿,前足一腿及地,一爪扶按玲珑绣球,旁侧幼狮相伴,憨态可掬,动态与大狮相呼应,寓有太师少师之意。
      方折沿,直束颈较高,倭角开光内满施回字锦纹,丰肩弧腹,底承外撇高足,据地沉稳有力,足腹连为一线,线条柔和优美。整件作品通体色泽沉郁朴拙,包浆厚重,造型在上追高古青铜鼎彝器雄厚气息的同时,又融入明代朴拙的风貌,极为难得。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法院网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拍卖网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北京市商务委
国家文物局
© 2001-2012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电话:010-6833 4469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甘雨胡同53-1号万博写字楼2层210室 传真:
京ICP备12025986号-1 网站建设:引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