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第五届第二次会员大会的通知 共建产业生态 探索拍卖交易新模式——雅昌艺术网到访北拍协 凝共识 补优势 共创拍卖交易新局面——新疆拍协到访北京拍协 2025公益展拍藏品征集公告 关于召开《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操作规则》宣贯工作会的通知 共商区域发展协同 赋能拍卖未来创新——津京拍卖座谈交流会顺利召开 “探索新势能 共建新生态”,2025艺势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关于开展2025年度行业信用承诺活动的通知 守正创新 激发拍卖交易阳光红利 ——北拍协走访北京阳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第一季度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 创新拍卖交易模式 深耕闲废处置市场 ——北京中槌拍卖有限公司到访北京拍卖行业协会 关于发布2025年北京市信用承诺企业拍卖企业(首批)名单的公告 诚信为本 激发拍卖交易方式创新红利——诚信经营倡议书 关于“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 赋能高质量发展 激发拍卖交易红利 ——协会走访理事单位北京中商华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关于缴纳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聚力协同做品牌 党建引领谋发展”--北拍协党支部参加联合党委与保罗盛世集团共建活动 关于评选表彰2024年度拍卖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拍卖师的通知 易元数字(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到访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共探数字技术与拍卖行业发展新路径 绘合作蓝图 谱拍卖新篇——北京拍协与重庆拍协开展交流活动 2025艺势发展论坛第八届艺术市场价值榜,报名通道开启 北京北汽鹏龙机动车拍卖有限公司到访北拍协 《关于加强春节期间火灾等灾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市商务局、北拍协联合开展拍卖企业节前安全检查 党建引领 业务融合——基金会与拍卖协会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第十二届惠民文化消费季“2024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季”Poly-Online丨“小雪——当代名家琢玉”专场直播拍卖会 关于北拍协办公地址调整的通知! 引领新拍卖 开启新征程---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五届第二次理事会圆满召开 “党建引领 促进行业融合发展”——拍卖与典当企业业务推进会举办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全国文物局长会召开:2022工作重点发布!

全国文物局长会召开:2022工作重点发布!

     1月17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2021年文物工作,全面安排2022年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工作报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胡冰、关强出席会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会议。




     胡和平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亲切关怀,有力激发了广大文物工作者的自信心、自豪感。一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握正确工作方向、扎实履行使命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考古工作实现突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状况持续向好,文物安全责任进一步夯实,文物展示利用亮点纷呈,博物馆改革发展积极推进,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不断优化,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喜人,文物工作者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胡和平强调做好2022年文物工作,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要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用好革命文物、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一批高水平的主题性革命文物展览展示等活动,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文物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文化安全。

      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制定文物工作战略规划,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强化文物科技创新,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保护好文物资源和珍贵遗产,发挥好文物资源实证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文物对外交流合作优势,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强化宏观管理、提升文物领域治理能力。

      要着眼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提升文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力度,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文物事业发展。



李群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

      2021年文物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文物事业五年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全国文物系统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大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力度,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推进博物馆和社会文物改革发展,拓展交流合作,强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双轮驱动”,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常态化精准化疫情防控,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要狠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新发展理念,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落实重大政治任务。

健全学习贯彻落实长效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央文件落实及《“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各项规划实施,筹备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健全建设工程考古制度,加强考古发掘研究阐释能力,增强文物保护能力,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连片保护、整体展示、融合发展方面创新举措、重点突破。抓好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工作,完善馆藏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物行业科学意识和科学化水平,充实文物保护管理力量。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持续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加大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力度。

加快文物保护法修订,完善各项保障,共同把既定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奋力谱写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督察司、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2021年文物安全工作及2022年重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司局、审计署群团文化审计局负责同志,国家文物局各司室、直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负责同志,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全国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会议。(李瑞)

2021年文物工作回眸

      跨进2022年,回眸2021年,文物工作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首次将文物工作写入党的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丰泽园,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致贺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考察福建、广西、河南、北京、西藏、河北、陕西7省份多处文博单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亲切关怀、彰显了文物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有力激发了广大文物工作者的自信心、自豪感。

重磅文件 锚定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文物事业五年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新时代博物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探索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市场有序发展之路。国家文物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国家文物局《“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构筑持续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革命文物 有声有色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时隔24年召开,22个省份召开革命文物工作会议、18个省份出台贯彻落实文件,23个省级、20多个市级文物主管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科)。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工作,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完成北大红楼旧址修缮和展览开放,推介109个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展览,举办以“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城市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红领巾讲党的故事、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时间的答卷》《闪光的记忆》《红色文物100》等生动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鼓舞革命斗志、奋进崭新征程。

硬招实招 亮剑出击

   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2704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58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368名,其中公安部A级通缉令逃犯22名,追缴各类文物6.1万件……2021年国家文物局会同公安部持续严打文物犯罪,文物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20.1%。全国各级文物部门共办理文物违法案件约500起,整治火灾隐患10万余处,组织消防演练2.9万余次,遥感监测覆盖25个地市。出台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夯实“政府主任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管理使用单位直接责任”。国务院安全生产考核、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文物安全成为重要指标。保护文物有你有我,打击犯罪不停不歇,文物安全保护网织牢织密。

考古中国 步伐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行业备受鼓舞。“考古中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举办百年考古纪念大会、推介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汉唐时期考古到长城考古,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聚焦和强劲推动下,18项重大考古研究取得新成果,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组织开展主动考古发掘222项,保护历史根脉,推动实施“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服务国家大局,批复基建考古发掘1327项。全面摸清石窟寺“家底”,推进重点区域石窟寺考古。接续考古百年奋斗,探寻文明根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迈出坚定步伐。

加强保护 系统推进

     2021年落实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4亿元。组织实施92个长城、大运河、长征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出台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启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桥梁文物防灾减灾等政策文件。积极应对河南、山西等地洪涝灾害,有序推进受损文物抢险处置、调查评估、保护修缮,推动文物保护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制度,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文博惠民  创新突破

    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会召开,20个省份出台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措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新馆、郑州博物馆新馆、苏州博物馆西馆等正式开放,万年永宝、敦行故远、华夏之华等精品展览异彩纷呈。61项文物科技创新任务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17项行业标准,举办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上海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纵深推进,拍卖审核、进境登记、税收减免等政策集成实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设文物艺术品板块,免税进境展销吸引文物回流,文物临时进境复出境延期措施进一步优化。探索解决瓶颈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排除万难 欣喜回归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佛首几经周折回归祖国,亮相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欢庆团圆。从美国成功追索我国12件文物艺术品,美国公民捐赠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深化流失海外文物调查,完善更新“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与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17项文物返还合作,首次举办“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中国主论坛,让各国共同努力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深入人心。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是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交流互鉴的行动指南。泉州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州宣言》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等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通过审议,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为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贡献“中国经验”。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中国代表亚洲27国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持续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快车道”。举办第5届文明古国论坛,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积极推出“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稳妥推进文物保护援外工程。美美与共,绘制好文明交流互鉴细腻的“工笔画”。

增编加人  提气给力

     国家文物局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幅增加,职能配置得到全面加强;落实中央编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的有关要求,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事业编制增加,多地省级考古机构大幅增编。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人才培养渠道拓宽。5位扎根一线的文物领域共产党员代表出席中宣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诠释文博工作者的坚守初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融入大局 不负时代

     统筹疫情防控和开放服务,省级以上和重要地市级博物馆全面实现网上预约,足不出户看线上展览成为群众新体验。推动文物流动展览深入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落实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更多学生在博物馆活动丰富知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文物部门组织开展文物惠民服务近2000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故宫、八达岭长城、天坛、圆明园等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新疆组织3000余场文物流动展览、四川“大篷车”巡展116站,多地文博机构开展社会文物公益鉴定、累计超过400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精准、具体、有效上见功夫。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重大考古发现收获百亿级影响力,《中国考古大会》热播,文物新闻30余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文物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  采写:李瑞 徐秀丽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法院网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拍卖网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北京市商务委
国家文物局
© 2001-2012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电话:010-6833 4469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甘雨胡同53-1号万博写字楼2层210室 传真:
京ICP备12025986号-1 网站建设:引领盛世